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英文名:Birdcage Effect),又叫做鸟笼逻辑,是一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十大心理效应之一。

鸟笼效应的发现者是心理学家贾科莫。其主要内容是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而自己不需要的东西。1907年,哈佛大学的教授詹姆斯和物理学家卡尔森同时退休了。退休后的一天,两人打赌了起来。贾科莫赌他能让卡尔森很快养上一只鸟。卡尔森并不相信。在卡尔森生日那天,贾科莫送给他一只精致的鸟笼。从那以后,总有来访客人问卡尔森的鸟什么时候去世。在卡尔森多次解释从来没有养过鸟,却依然无效后,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购买了一只鸟。鸟笼效应由此得来。

效应起源

1907年,哈佛大学的教授贾科莫和物理学家卡尔森同时退休。退休后的一天,两人打赌了起来。詹姆斯肯定的表示能让卡尔森很快养上一只鸟。然而,卡尔森并不相信,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几天后,在卡尔森的生日那天,詹姆斯送给他一只精致的鸟笼作为礼物。卡尔森却只认为这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并不在意。从那以后,每当有客人来访,看到书桌旁那空鸟笼,他们几乎都会卡尔森并的鸟什么时候去世了。卡尔森只好一次又一次地解释道他从来没有养过鸟。然而,这样的回答客人总不相信。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得购买了一只鸟。就这样,贾科莫的所谓鸟笼效应得以实现了。

相关人物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年1月11日-1910年8月26日),十九世纪后半期的顶尖思想家,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倡导者,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建立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0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0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产生原因

尽管生活中到处都存在鸟笼,但鸟笼效应却不一定能发生,从贾科莫教授和物理学家卡尔森的故事中我们看到:首先鸟笼不是孤立存在的,鸟笼是和鸟、鸟食相关联的。其次鸟笼的存在会诱发某种心理活动,如攀比、求异、求实、追求价值的心理,正是由于心理需求的存在导致了添加更多自己并不一定需要的东西,即是产生了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的连锁反应。再次最初的鸟笼作为第一张骨牌在倒下的那一刻要具备足够的力量去压倒第二张骨牌,以此类推,否则连锁反应无法形成,也即是说不去实施其他关联行为的成本大于实施关联行为的成本。最后当鸟笼效应发生后,如果消费者发现因为一件不起眼的物件而买回一大堆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时,他必然会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从面可能在后续的消费行为刻意避免以降低号笼效应发生的概率。

效应内容

鸟笼效应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它告诉我们:人们往往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自觉不自觉地继续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在生活中鸟笼可能是一双鞋、一件漂亮的围脖,一张精致的书桌,一个景点,一个简单的想法或是一个大明星等,在商业领域中鸟笼可能是超市中的一件商品、一张优惠券、一次广告活动、一份有奖大礼包等。万事万物,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都可以充当所谓的“鸟笼”。“鸟笼”其实是人类心理需求的一个锚点,借助它实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交互。

效应特点

鸟笼效应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心理暗示的特性,它产生的心理暗示可以影响我们的行为。

运用领域

商业领域

在消费场景中,消费者常因商家推出的促销活动,如“1元秒杀”“五折优惠”“超值代金券”等而产生消费行为。这些活动以较低的成本吸引消费者参与,使消费者产生“占便宜”的心理。当消费者获得优惠券或代金券后,即使原本并无相应消费需求,也可能会因“不用白不用”的心理暗示而产生额外消费,这种消费动机往往是在消费者自身未充分预估的情况下产生的。在金融领域,银行推广信用卡时,常以“无费用办理”及赠送小额礼品(如价值几十元的物品)作为吸引手段。消费者在这些诱惑下,可能会办理多张信用卡,认为即使不用也不会产生损失。然而,这种行为可能导致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最终面临每月需要偿还较高金额(如一千多元)的信用卡账单,从而陷入不必要的债务负担。

爱情领域

在爱情领域,部分人热衷于欣赏爱情题材的影视作品,或者长时间沉浸于对理想爱情的幻想之中。这种行为使得爱情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仿佛被置于一个特殊的“鸟笼”之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往往将面临两种抉择:其一,将爱情视为一种精神上的麻醉剂,最终选择放弃并摆脱这种依赖;其二,勇敢地冲破各种阻碍,不顾一切地去经历一段轰轰烈烈的恋爱。

音乐作品领域

鸟笼效应与交响曲的契合点———在鸟笼效应背景下交响曲中的惯性思维。从交响曲乐谱文本入手,首先说明和分析音乐创作中的惯性思维, 并且从乐谱中找到对应关系,其次从和声的功能与配器法分析作品;在前两者分析总结之后, 应该把本次研究的落脚点放在和声和配器与鸟笼效应的对应关系,研究、分析、总结作品中各个声部的组合关系。在创作多声部音乐中,把契合点放在旋律与声部的对应关系上。在音乐创作时,可先将多声部中的每一个声部首先进行创作, 创作规则根据演奏的乐器或演唱的音域范围决定的。 再根据旋律进行的特点及走向将每一个旋律创作完整。 将两到三个声部进行组合, 在这个组合的过程就是自己搭建鸟笼的过程。声部组合好之后,就是鸟笼效应带来的效果。

职场领域

职场中聪明的领导者同样可以找寻并预先准备一个最能激励惰性员工欲望的“鸟笼”,借外物向内因施压,使其产生非做不可的理由。这虽然有别于命令模式下的责任强制性划分,属于比较间接的促动与引导,却可有效作用于员工心理感受而产生激励效果,为一种比较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关实例

典型的如苹果公司公司,利用其app store平台上强大的软件来诱惑消费者,虽然少部分软件收费,但大部分软件可免费下载,在苹果公司众多的广告中我们也可发现这一点,几乎所有的广告都是告诉你苹果的产品可以如何提高你的生活品质,这正是所谓免费的鸟,而消费者为了获得这只免费的“鸟”,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价格去购买Mac电脑系列、iPod媒体播放器、IPhone智能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这即是不免费的“鸟笼”。

“鸟笼效应”出自《明智部•知微卷五》VI帝辛商朝末代君主,暴君的代表。在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巡游征伐,穷兵腰武。因荒淫无道,导致众叛亲离,在牧野之战中身死国灭。箕子从一双象牙筷子预见到了商纣王最后没有好下场,事实证明他的猜想果然应验了。这就是见微知著。

理论解读

 鸟笼效应之所以奏效,就是因为背后有两个原因一是惯性思维大部分时间,我们很难去亲眼看到事情的真相,会对很多事情用常规思路进行推理。正常人看见鸟笼的第一反应是,这个是养鸟的笼子,或者这里曾经有过一只鸟。没人会觉得,会有人买一只鸟笼放在家里做装饰品,这不符合常识。这就好比看到复联,就会想到钢铁侠;看到优惠,就会有消费的冲动,这是惯性思维在左右想法。二是从众心理压力当不符合惯性认知的人受到其他人的质疑,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压力,最后会选择摆脱压力源,或者是从众。卡尔森原本并不想买鸟,但是空荡荡的鸟笼让每一个人都以为他养过鸟,为了避免以后再被人问及同样的问题,卡尔森迫于心理压力买了并不想买的鸟。心理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

心理学家分析道,产生鸟笼效应的直接心理原因是这样的,长期面对空着的鸟笼,主人自己会觉得别扭;每次来访的客人都惊讶地询问这个空鸟笼是怎么回事,或者把怪异的目光投向空鸟笼,会给主人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主人对每次都要进行解释感到不厌其烦;买回一只鸟比总是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于是,主人通常会为了这只鸟笼,再买一只鸟回来养。于是,这个人就被笼子给异化了,成为笼子的俘虏。实际上,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的一些人,很多时候不都是在自己的心里先挂上一只笼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买鸟放进去吗。

如今,鸟笼效应在商业领域运用得风生水起、出神人化。人们为了定时低价优惠,会早早地就去商场门口等候,把许多并不需要的便宜货“扫荡”回家;得到了一张大额的中奖券,心花怒放,就花费比中奖额高出许多的钱买回一堆不用的东西闲置在家;为了一份有奖大礼包,花了更多的钱打车去领奖,有专家分析归纳了以“鸟笼效应”带动销售的三种常见模式,免费的鸟笼和收费的鸟。如,埃克森美孚100多年前进入中国时,就给当地居民免费赠送煤油灯,让人们体验到煤油灯的好处,很快就打开了市场,之后美乎石油就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现在,不少经销净水器的企业也采用这种手法,免费赠送净水器然后通过更换不免费的滤芯来逐步收回成本。免费的鸟和收费的鸟笼。如国内一些旅游景点为了吸引游客,免收“第一门票”,但园内的许多独立景点收费,专题展示收费,游乐设施收费,交通工具收费等,用免费的“鸟”来吸引人们进入收费的“鸟笼”。免费的鸟和免费的鸟笼。如,有的马戏团表演,其搭建的戏台是免费的,提供的表演节目也是免费的,但众多的附加服务收费,喂养动物的食物要收费,游客拍照也要收费。有的低价旅游团也是这样,总有一些所谓“自愿”参加的项目,如不能不乘坐的“电瓶车”“缆车”“电梯”,收取的费用就不是一点点了。这些策略迎合了人类普遍的占便宜心理,既然不要钱,人们就愿意尝试一下,而一旦上了船,就会发现要下船就太难了。人们为了追求心理价值最大化,包括已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体力、面子成本,而不得不消费更多相关的产品,于是鸟笼效应就被彻底引爆了。

鸟笼效成给人们多方面的启示。对于思想工作者来说,无论是自己开展工作,还是对工作对象的引导,以下三点提示值得重视。

(1)不要受惯性思维的支配

人们看到鸟笼,就自然会想到鸟;如果鸟笼里没有鸟,就会觉得不合理、不完美。这就是人们的惯性思维。惯性思维会使人们遵循之前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就像物体运动时产生的惯性一样。可是,惯性思维会使人们的思想固定、封闭而形成盲点,把一些不合理的事物合理化,因而缺乏突破和创新。比如,胶卷行业的巨头伊士曼柯达公司是20世纪最为成功的公司之一,2012年1月,柯达却宣告破产了,埋葬柯达的就是他们的惯性思维。早在1975年,柯达工程师史蒂文·萨森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数码相机。然而,因循守旧的柯达管理层错估了形势,主动放弃了未来,安睡在占据全球半壁江山的业绩上,因为当时只靠卖胶卷就能获得高额的利润。然而,随着数码相机爆炸式的发展,柯达胶卷的红利最终吃完了。可见,人们需要跳出限制自己的惯性思维,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使遇到的新问题迎刃而解。

(2)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

卡尔森教授由于厌烦老是被人询问和质疑才买了鸟养着,这说明人们通常太在意他人的眼光,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论和看法,从而形成心理上的压力,并且容易记住一些负面的意见。可是事实上,人们通常不会那么关注别人认为别人十分关注自己,往往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错觉而已。何况一个人的形象在不同人的眼里都是不同的,同一个行为也会引起人们不同的评价。你所听到的,不一定就是多数人的意见。苹果公司前CEO史蒂夫·乔布斯说过:“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所以,可以把别人的意见当作一面镜子,作为自己改进、提高的参考,但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更不能作为自己心中的坐标,从而有意识地减轻外界对自己造成的心理压力。

中国民间有一则寓言故事,对此很有启迪。炎热的夏季,父子俩赶着一头驴进城赶集。起初,父亲骑驴,儿子牵着驴走,一位过路人看见后说:“这个当父亲的真狠心,自己骑驴子,却让儿子在地上走。”父亲一听这话,赶紧从驴背上下来,让儿子骑驴,他牵着驴走。不一会儿,另一位过路人又说:“这个当儿子的真不孝顺,不让父亲骑驴,自己却独自骑着,让父亲跟着小跑。”儿子一听此言,心中惭愧,连忙让父亲上驴,父子两人共同骑驴往前走。走了不远,一个老太婆又说:“这爷俩的心真够狠的,那么一头瘦驴,怎么禁得住两个人的重量呢。驴真可怜中国民间有一则寓言故事,对此很有启迪。炎热的夏季,父子俩赶着一头驴进城赶集。起初,父亲骑驴,儿子牵着驴走,一位过路人看见后说:“这个当父亲的真狠心,自己骑驴子,却让儿子在地上走。”父亲一听这话,赶紧从驴背上下来,让儿子骑驴,他牵着驴走。不一会儿,另一位过路人又说:“这个当儿子的真不孝顺,不让父亲骑驴,自己却独自骑着,让父亲跟着小跑。”儿子一听此言,心中惭愧,连忙让父亲上驴,父子两人共同骑驴往前走。走了不远,一个老太婆又说:“这爷俩的心真够狠的,那么一头瘦驴,怎么禁得住两个人的重量呢。驴真可怜啊。”父子两人一听也是,又双双下驴,谁也不骑了,干脆走路。走了没几步,又碰到一个老头,指着他们爷俩儿说:“这爷俩够蠢的,放着驴子不骑,却愿意走路。”父子两人一听此言,左右为难,呆在路上,不知如何是好了。如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看别人的眼色,听别人的评价,迎合别人的想法,那就会失去自我,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3)不要绝对化地看待事物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你认为合理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合理的,也许事物还有你没有看到的另外一面。所以,看待事物要考虑它的两面性或多面性多思考,通过不同方面的考察,就会获得不同的信息,获取不同的感受。就拿鸟笼效应来说,卡尔森教授最初“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的想法是合理的,后来“买了鸟回来与鸟笼相配”的行为也是有道理的,只是由于他个人的处境使得他的想法发生了改变,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自己的想法去评判他人的行为。又如,对于商业活动中的优惠券、大礼包、有奖销售、免费赠送等方法,有些人看来是引诱人的鸟笼效应的实施,而在商家来看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销行为,也确实让些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多买的东西有时也能满足人们的一些心理和物质需要,因而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双赢”“多赢”的商业活动。所以,千万不要“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买鸟放进去”。

影响

笼效应对生活的影响其实是双面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它。对于我们身边正在束缚自己的“鸟笼”,我们要及时觉察,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要勇于舍弃。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之所以大获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报纸、网络等其他媒体的推波助澜。在《超级女声》举办期间,国内众多的热门BBS,如新浪、天涯、搜狐等也疯狂跟进,着实大炒了一把。这种炒作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与电视媒体交相呼应,观众不仅可以从电视而且可以从网络、报纸等多种途径立体了解到2016超级女声,可以说观众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都是《超级女声》的各种消息。整个《超级女声》等于形成一个巨大的“鸟笼”,把举国的观众都“围”在其中。

参考资料 >

心理小知识丨鸟笼效应.微信公众平台.2024-06-17

红辣椒网评:力戒形式主义须突破“鸟笼效应”.今日头条.2023-12-05

【心灵补药】心理科普——鸟笼效应:别让人生被“鸟笼”套牢.微信公众平台.2024-06-15

威廉·詹姆斯逝世110周年:“星球上最可爱的男孩”.人格与社会.2024-06-15

William James: Writings 1902–1910.Library of America .2024-06-15

William James: Writings 1878–1899. Library of America.2024-06-15

20世纪著名心理学家群英会(2).郑州大学.2024-06-15

生活中的鸟笼效应.山东协和学院.2024-06-15

人类爱情中的鸟笼效应.中国新闻网.2024-06-15

大漠展览展示艺术设计制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