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人民政府

商丘市人民政府是商丘市的国家行政机关,是商丘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对商丘市人民代表大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商丘市人民代表大会闭幕期间,向商丘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现任市长是摆向阳

历史沿革

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为名都大邑,燧人氏、炎帝朱襄氏颛顼帝喾等三皇五帝以及夏朝商朝周代宋国、汉晋梁国宋朝、明清等均在此建都建城。中华始祖、三皇之首燧人氏在这里发明了钻木取火,开创了人类文明历史新纪元。帝颛顼曾建都于商丘市。帝喾高辛镇氏封于高辛(今商丘高辛镇),为天下共主。帝喾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为商族人的始祖。约公元前16世纪,契的13世孙商汤,灭夏称商,初都南亳(今商丘南)。约公元前11世纪,姬诵封殷商后裔微子于商丘,称宋国。秦时,本地分属砀郡陈郡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为后梁,属河南省。三国曹丕黄初元年(220年),将梁国改为梁郡。隋开皇初梁郡废,十六年(596年)置宋州。唐天宝元年(742年)置睢阳郡,属河南道北宋初复置宋州,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州为应天府。元为商丘市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降府为州,属东京汴梁。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升州为府。清沿明制,仍为归德府,属河南省。

民国二年(1913年)裁归德府。1948年11月解放后为豫皖苏平原第一行政区,1949年3月改为河南省商丘专区。1950年5月商丘县城关区改建为商丘市,原商丘市改为朱集市。1968年改为商丘地区。1997年6月撤地设市,即目前的商丘市。

职权范围

(一)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

(二)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三)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四)依照法律的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五)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计划和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城乡建设等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财政、民政、社会保障、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行政工作;

(六)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七)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

(八)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保障少数民族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帮助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宪法和法律实行区域自治,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事业;

(十)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十一)办理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辖区概况

商丘市,简称“商”,位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是河南省的东大门。商丘介于东经114°49'-116°39',北纬33°43'-34°52'之间。东西横跨168 公里,南北纵贯128 公里,东望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西接开封市,南襟河南周口、亳州市,北临菏泽市济宁市。商丘市辖区面积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6.4%,市域平原面积10623 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9.24%;山丘面积81 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0.76%。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态特征,分为黄河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剥蚀残丘三大类型区,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区。

2023 年末,商丘市户籍人口1014 万人,常住人口782 万人,全市城镇化率47.81%。商丘是河南省第四大少数民族聚居地,除汉族外,还有回族满族苗族黎族壮族彝族白族瑶族朝鲜族等49 个少数民族。

行政区划

商丘市下辖夏邑县虞城县柘城县宁陵县睢县民权县6 个县,梁园区睢阳区2 个区,永城市1 个省直管县级市和1 个功能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与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总面积1.07 万平方公里,全市共有198 个乡镇(街道),4809 个行政村(社区)。

机构设置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

市长.市长.2025-09-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政府网.2025-09-14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2025-09-14

商丘概况.商丘市人民政府.2025-09-14

市情.商丘市人民政府.2025-09-14

大漠展览展示艺术设计制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