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丹青,男,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宣传文化工作,被授予广东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他的编剧创作戏剧文学作品达32部,曾获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奖、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文化部鼓励奖等奖项。丘丹青还著有大量格律诗词,发表在《岭海风骚》《嘉风》等诗词期刊上,并著有《花灯诗剑——丘丹青戏文选》。
丘丹青编剧创作戏剧文学作品32部,曾获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奖、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文化部鼓励奖。著有大量格律诗词,发表在《岭海风骚》、《嘉风》等诗词期刊上。著有《花灯诗剑——丘丹青戏文选》。
1、1949年与吴璇、杨鼎新合作,根据赵树理同名小说改编话剧《小二黑结婚》,大埔文工团演出。
2、1951年根据孔厥、袁静同名小说改编话剧《血尸案》,大埔胜利剧社演出。
4、1956年电影文学剧本《在洪流里》,参加上海全国电影剧作讲习会。
5、1960年广东汉剧现代戏《人约丰收后》,广东汉剧院演出。
6、1961年广东汉剧历史戏《西岩寺》。
7、1961年广东汉剧《绣读记》。
8、1962年广东汉剧《花灯案》(三场版),广东汉剧院演出。
9、1962年与陈葆祥合作广东汉剧神话故事剧《仙蜜》。
10、1964年根据曹禺、梅阡同名话剧改编广东汉剧《胆剑篇》,广东汉剧院演出。
11、1964年根据梁斌小说《播火记》改编汉剧现代戏《苇塘星火》,广东汉剧院演出。
12、1966年与陈葆祥合作广东汉剧现代戏《焦裕禄》,广东汉剧院演出。
13、1970年山歌剧《家内有家》,梅县地区山歌剧团演出。
14、1973年广东汉剧现代戏《半边天》,广东汉剧院演出。
15、1975年与张紫林、薛存忠、谢华合作山歌剧《三代犁手》,梅县地区山歌剧团演出。
16、1977年山歌剧《特别午餐》,梅县地区山歌剧团演出。
17、1979年根据曹禺、于是之同名话剧改编广东汉剧《王昭君》,广东汉剧院演出。
18、1980年与刘兴集合作改编广东汉剧《新侣仇》,广东汉剧院演出。
19、1981年广东汉剧《险婚记》。
20、1982年广东汉剧《花灯案》(六场版)广东汉剧院演出。
21、1982年广东汉剧戏曲艺术电影片《时迁偷鸡》。
22、1982年广东汉剧戏曲艺术电影片《翁媳会》。
23、1982年广东汉剧戏曲艺术电影片《送京娘》。
24、1983年广东汉剧《玉筝记》,广东汉剧院彩排。
25、1984年广东汉剧《诗剑魂》(原名《丘逢甲》),广东汉剧院演出。
26、1985年广东汉剧《寒衣谜》,广东汉剧院彩排。
27、1986年广东汉剧《包公与妞妞》,广东汉剧院演出。
28、1988年广东汉剧《昭君行》,广东汉剧院演出。
29、1988年广东汉剧《憾恋》,广东汉剧院演出。
30、1989年广东汉剧《游武庙》,广东汉剧院演出。
31、1990年广东汉剧《热嫁冷婚》,广东汉剧院演出。
32、1992年与涂公卿合作广东汉剧现代戏《红叶绿叶》。
广东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梅州市劳动模范
1987年被梅县地区行政公署记大功一次
汉剧《丘逢甲》获首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文化部鼓励奖
汉剧《包公与妞妞》获第二届广东省艺术节剧本一等奖
汉剧《寒衣谜》、《热嫁冷婚》获广东省文化厅专业剧本奖
汉剧《热嫁冷婚》获得梅州市第二届中国艺术节编剧二等奖
汉剧《昭君行》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获广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优秀作品评选纪念奖
诗歌《古梅赞·梅州颂》获梅州市“梅花与梅州人精神”诗歌创作大赛入围奖
1998年6月,由中共梅州市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剧协、省艺研所和广东汉剧院联合主办了“丘丹青剧作研讨会”
《包公与妞妞》: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重新处理传统题材,在塑造包公这一艺术形象有新突破的好剧目,是重新编写传统题材的剧目的一次新收获,值得我们充分重视。脱胎于杂剧《陈州米》,但不是一般的整理或改编,而是作者采用《陈州粜米》剧的若干素材,掺进作者对包拯这一个特定历史人物及其传说故事的认识和理解,进行艺术构思,在刻画人物,塑造典型,布置戏剧冲突,安排情节结构,运用语言等备方面重新创作,表达了崭新的主题思想。
《寒衣谜》:取材于广东汉剧传统剧目《芦花雪》。作者对《芦花雪》所表现的社会现象作出了自己独到的历史的理解,从而在《寒衣谜》的表现上,他用情节表现夫权的影响而又不是着重批判夫权,既表现李氏近乎狠毒的恶作剧而不着重于鞭挞她的报复心理和她的行动,而在引导读者观众一起来完成一个寓有哲理性的新的解释,无疑,它具有一定的深层意识,这是《寒衣谜》可贵之处。
参考资料 >
大漠展览展示艺术设计制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