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家的败落》是1984年7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图书,周建人口述,周晔整理,此书成书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印数21800本。经过十七年,2001年8月,由福建教育出版社修订出版,印数却降为2500本。
周作人也有一本《鲁迅的故家》,两兄弟同写一个“故家”,对照起来读便会变得很有趣。如知堂在书中回忆他的父亲:“他看去似乎很是严正,实际却并不厉害,他没有打过小孩,虽然被母亲用一种叫呼的竹枝豁上几下的事情总是有过的。因为他寡言笑,小孩少去亲近,除吃酒时讲故事外,后来记得的事不很多。”(《鲁迅的故家 *伯宜公》)知堂说父亲没有打过小孩,实际却并不然,周建人在书中讲到父亲曾打过人,而且被打的人恰恰就是知堂自己。那时大哥鲁迅已往三味书屋读书,凤升叔(潘庶祖母所生)与二哥周作人在家,请了同族的伯文叔来教书,凤升叔与知堂名义上是叔侄,年纪却相仿,都只是十一二岁,一起玩得很好,有时还要吵嘴打架,有次叔侄二人吵架惊动了祖父,祖父便叫来父亲训了一顿,父亲受责备后十分生气,扯了知堂到大堂上。那时母亲在家,没有出去,长妈妈去看后回来,我母亲关切地问:“打了吗?”长妈妈说我父亲要我二哥朝着牌位跪下,一边打一边骂:“打死你这个不孝子孙!周家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子孙!” “这是我父亲第一次打孩子,也是唯一的一次。我二哥不久就好像完全忘记了这件事,一看见升叔,两人又高高兴兴地出去玩了。”与凤升叔一起在家读书,知堂是记得的,在《鲁迅的故家》、《知堂回想录》里都有记述,特别是在《知堂回想录》里,记述更详,但对于被打一事却只词未提。两兄弟的书,知堂的先出好多年,周建人在“忘记”前面加个“完全”,似乎就是这原因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绍兴市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
前言
一、别了,故乡!
二、一个古老的家族
三、祖父点翰林的往事
四、在台门外
五、鲁家姑娘嫁到周家
六、四世同堂
七、失去了曾祖母
八、“捉拿犯官周福清”
九、升叔要求替斩
十、艰难的日子
十一、谁是呆子孙
十二、家有长子
十三、异路不异
十四、值得纪念的大树港
十五、风云变幻
十六、祖父活下来了
十七、生於忧患,死於无奈
十八、我们不是乌大菱壳
十九、祖父的自挽
二十、难忘的教训
二十一、要改变国民的精神
二十二、惊雷震撼死寂的水城
二十三、“袁世凯毒死了万岁爷!”
二十四、大哥归国
二十五、孤独者
二十六、理想敢高文锦
二十七、辛亥风暴
尾声
后记
参考资料 >
鲁迅故家的败落.豆瓣读书.2023-12-19
大漠展览展示艺术设计制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