掸邦

掸邦(掸语:မိူင်းတႆး;缅甸语:ရှမ်းပြည်နယ်,英语:Shan State),是缅甸东部的一个邦,也是缅甸联邦中最大的一个邦。东北接云南省,东抵老挝,东南与泰国接壤,南与缅甸曼德勒省毗连,西达缅甸实皆省,西北与克钦邦相连。掸邦总面积达158225平方千米,约占缅甸全国总面积的23%;截至2022年,掸邦下设21个县,4个不设县的自治区,首府为东枝市。截至2023年10月,掸邦总人口为680万人,境内生活着34个民族,其中缅甸掸族人口占掸邦总人口的62%。

掸邦地形上属于云贵高原的外延区域,地处掸邦高原,地势呈现由东北向南部倾斜的特点,该地区山地面积占比达70%。怒江呈南北走向贯穿掸邦全境,湄公河也流经掸邦。掸邦属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垂直分布特征显著,不同区域间冷热差异较大。

公元1世纪,掸邦地区便已建立古掸国,南北朝时期,傣人在掸邦等地区建立起果占璧王国。唐代时,掸邦隶属于南诏政权管辖。公元1399年,明朝在掸邦分别设立多个土司政权。19世纪末,掸邦被英国殖民占领。1922年,掸族联邦正式成立。1959年4月24日,掸邦新政府成立。1964年4月24日,掸邦民族军泰国北部城市清迈组建。1993年,坤沙自封“总统”并宣布成立“掸邦共和国”。1996年1月1日,坤沙向缅甸政府投降。截至2011年,掸邦有10多支民族武装经常活动。2021年,缅甸军事政变后,掸邦境内武装冲突频发。

经济方面,掸邦以农业为支柱产业,工业基础薄弱且规模较小,北部地区开设了大量边境赌场,商业活动则在东枝腊戍景栋、高佬等城市较为发达。南部地区凭借自身资源,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掸邦的主要高校有腊戍大学、东枝大学、东枝医科大学、彬龙大学、腊戍科技大学等。

名称由来

掸邦的名称来源于掸族,其中“Shan”即代表掸族这一群体。掸族又称傣族、傣族。掸邦的主要居民是掸族,缅甸的掸族和中国的傣族本为同一民族,掸族是缅甸和其它一些民族对他们的称呼。掸族的称谓较为多样:他们自称“泰”(Tai),对应的英文表述为“Tay”;缅甸政府与中国均称其为“Shan”(中文译为“掸”);缅甸境内部分少数民族会以“泰”(Tai)或“暹”(Siam)称呼他们;而缅甸华侨则习惯称其为“摆依”。

历史沿革

建立王国

新石器时代,掸邦境内便已有居民活动。考古学家曾在掸邦高原西部的巴德哈林洞,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这些壁画以赤铁矿为颜料绘制,内容涵盖野牛、鹿、象、野猪、鱼等动物形象,也包含人类掌印,还有太阳从两座山之间升起的画像。

公元1世纪,掸邦地区建立起古掸国,且与中国中原王朝建立了联系。东汉永元九年(公元97年),掸邦为汉王朝统治下的边塞夷地,永昌郡边境之外的蛮人及掸邦王雍由调,曾派遣经多重翻译的使者献上本国珍宝,刘肇则“赐予其金印紫绶”。南北朝时期,傣人在掸邦地区,以及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区,建立起傣族历史上的大一统政权——果占璧王国。

朝代更替中发展

唐代时,掸邦隶属于南诏政权管辖。李晔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南诏政权崩溃。公元902年至937年间,掸邦先后处于长和国、天兴国、义宁国的统治之下。公元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掸邦转而归属大理国管辖。同一时期,缅人建立蒲甘王国,其势力开始向北部及东北部的傣掸民族地区扩张。蒲甘王朝虽一度控制掸邦部分区域,但掸邦大部分地区并未受其直接管辖,有的被勐(měng)卯龙王国、建都王国等政权掌控,有的则在各自头人领导下,处于独立或半独立状态。

公元1253年,元军攻破大理国都,之后,又先后征讨招降彻里南部的八百媳妇国(在今缅甸掸邦东部),最终将势力深入到当地。13世纪末,蒲甘王朝和元朝因争夺掸人地区发生冲突。1287年,元军进军蒲甘王国,蒲甘王朝瓦解。在元朝向今掸人地区进军的过程中,一部分掸人臣服于元,一部分掸人则不断地往上缅甸的平原地区迁徙。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元朝设立八百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使云南等处行中书省的南部边疆又向南扩展了一片,到达了今天缅甸的南掸邦和泰国北部的清迈一带地区。元朝末年,如今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一带的傣掸民族以麓川为中心逐渐摆脱元朝控制,形成了一股分裂割据势力。

明朝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麓川、缅甸、车里(即彻里)、兰纳诸蛮皆遣使向明朝纳款归附。当时,思可法的四世孙思伦法盘踞麓川。其所控制和影响的地区范围,除了车里等地区外,今中缅边境两侧几乎所有傣掸民族地区均被麓川所兼并。思伦发称“麓川王”,其所统治的“麓川国”大有脱离明朝版图而自行独立发展的趋势。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思伦发去世,原先被麓川兼并的傣族各部纷纷脱离麓川政权而自立。明朝抓住机会,分别设立多个土司政权:先设置孟养、木邦、孟定镇三府,隶属于云南省;又设置干崖、怒江、大侯、湾甸四长官司,隶属于金齿,此外还设有威远、镇康、孟琏、孟艮、促瓦、散金等土司政权,重新控制了掸傣民族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的统治者都是掸傣民族。

16世纪上半叶,缅甸东吁王朝崛起。东吁王朝兴起时,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伊洛瓦底江一带的掸傣民族正处在各土司互相争夺仇杀的动乱时代。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东吁王朝统治者莽应龙开始侵扰今缅甸掸邦地区及中国德宏境内,先后占领木邦,侵占陇川县、干崖、孟养等地。莽应龙去世后,莽应里进一步向傣掸民族地区进犯,甚至一度侵入云南省内地。明朝后期,许多原先属于中国傣族的地区沦于缅甸,包括木邦军民宣慰使司、孟养军民宣慰使司、孟密宣抚司、蛮莫安抚司等。缅甸在掸邦延续了明朝的土司制度,通过接纳人质、联姻、授予封号等方式,巩固王室与土司之间的关系,还将缅甸的社会文化制度及佛教传入掸邦。明朝末年,永历逃往缅北,有大批臣民随其前往;后来,朱由榔吴三桂擒获并押至昆明市杀害,其部分随行人员便在掸邦定居,逐渐与掸族融合。

清朝初年,一些早先依附缅甸的掸邦傣族首领,在中缅两国之间摇摆不定。公元1752年,东吁王朝下缅甸的孟人势力所灭。缅人首领雍籍牙重新纠集东吁王朝旧部,打败孟人势力,建立了缅甸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贡榜王朝。雍籍牙王朝稳定了国内局势后,继续向傣族地区进犯。雍籍牙去世后,其子相继为为王,不断侵扰中国沿边地区。乾隆30年(1765年)冬至乾隆34年(1769年),中缅爆发大规模的冲突,清军四次攻入缅甸的实际控制区,不少土司归降清朝。清廷在上述地区设置一些“边外土司”。乾隆53年,双方确立宗藩关系,清军退守战前的边界。

英国殖民时期

十九世纪,英国发动三次英缅战争。1885年,第三次英缅战争结束后,英国占领缅甸王都曼德勒,随即率军北上,于1886年11月进军掸邦。同年,英国颁布《上缅甸法》,从法律层面明确掸邦的地位,将其划分为北掸邦、南掸邦、梅勒、密支那、上钦敦5个行政区。1888年1月,英国攻占北掸邦,基本控制掸邦大部分区域,并将掸邦划分为3个大土司辖区与33个小土司辖区。殖民当局赋予小土司收取市场税、屠宰税、赌场税及罂粟税的权利,还向其出售开烟馆的执照;要求各小土司推广殖民者从印度引入的罂粟种子,并依据辖区人口数量向殖民者缴纳相应数量的鸦片。

1888年,英国殖民者制定《掸邦法》,从法律上确立掸邦土司的地位,使其成为英属缅甸的正式行政官员。1890年,英军越过怒江,征服掸邦最后一个地区景栋。1894年,《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签订,英国将北丹泥(即木邦,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及科干(又称果敢,今缅甸果敢地区)划归中国。1898年,英国殖民者通过的《缅甸法》修改了1888年《掸邦法》的部分内容,明确规定土司的权利与义务。

20世纪初,傈僳族的南部支系迁徙至缅甸掸邦境内,并于1918年抵达泰国。1922年9月17日,英国殖民当局发布第31号通告,确定成立“掸族联邦”——北掸邦的昔卜、孟密等7个政区,以及包含原南掸邦与梅勒行政区的南掸邦所属景栋、孟乃等33个政区,联合组成该联邦。在英国殖民体系中,掸族联邦是与英属缅甸或缅甸本部同级别的行政机构,由掸邦专员与掸邦委员会共同治理;其中掸邦委员会又称“掸族联邦土司委员会,是掸邦专员的顾问机构,掸邦所有土司均为该委员会成员。掸族联邦成立后,掸邦土司的大部分自治权得以保留。

1935年,英国议会通过《缅甸政府组织法》,宣布自1937年4月1日起实行印缅分治,缅甸成为英国直属殖民地,掸邦等少数民族地区被划为“规划区”,但掸邦土司仍在殖民当局领导下管理地方事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缅甸独立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曾短暂占领缅甸。日本宣布废除英国殖民当局对山区民族的分治政策,允许少数民族地区与缅甸内地、山区民族与平原民族之间自由交往,掸邦土司借此恢复传统统治秩序,势力大幅增强。1942年,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转战于缅北掸邦一带,抗击日本侵略军。1945年1月,远征军返国,其中一部分人留在掸邦一带,专事买卖。

日本投降后,英国重新回到缅甸恢复统治。1945年5月,英国发布关于缅甸的白皮书,其中明确:缅甸将由英国总督直接管辖三年,之后依据1935年宪法举行立法议会选举,最终获得英联邦自治领地位;而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仍作为“特区”,由英国总督直接管控,这种状态将持续到山区民族明确表示愿以某种形式与缅甸内地合并为止。

1947年2月,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掸邦、景颇族、钦族以及女王陛下政府等多方势力的代表,在掸邦首府东枝附近的彬龙镇召开会议。掸邦所有土司均以代表身份参会。同年9月24日,缅甸制宪会议审议通过《缅甸联邦宪法》,宪法第一章《国家构成》第五条对掸邦的地位及其辖地构成作出规定;第十章“脱离联邦权”则明确,掸邦与克耶邦在宪法生效10年后,拥有脱离缅甸联邦的权利。

缅甸独立后

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随着缅甸联邦政府对掸邦地区的统治持续深入,土司制度与现代行政管理之间的冲突更加明显。在此形势下,掸人分化为两大阵营:土司阵营和反土司阵营。在多方压力下,部分掸邦土司于1951年交出行政权。1952年10月,土司联合会会长、掸邦主席苏昆雀宣布放弃世袭特权,掸人土司纷纷效仿交出行政权。缅甸政府则承诺向这些土司一次性支付一笔赔偿金。

1952年,缅甸政府以反击中国国民党残军为借口,宣布对掸邦33个土司邦中的22个实施戒严,军队直接介入各邦事务,这一举措引发掸邦民众的不满。1954年,缅甸联邦军队将政权交还给土司。但由于联邦政府迟迟未能兑现土司提出的交出行政权的条件,1955年之后,土司的态度转为强硬。1959年3月,掸邦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对1947年宪法中规定掸邦土司地位的第183条进行修改,3月17日,缅甸国会通过掸邦委员会提交的宪法修正案,宣布成立掸邦新政府,4月24日,掸邦新政府成立典礼在东枝举行,33位掸人土司分别在移交世袭行政权给掸邦政府的协议上签字。

1960年,中缅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根据条约,勐卯三角地区划归缅甸,部分佤族地区也划属缅甸。1962年3月,吴奈温以防止国家分裂为由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吴努政府并实行军人执政,同时废除《1947年宪法》中允许建立少数民族自治邦的条款。1964年4月24日,掸邦独立军、掸邦民族统一阵线与果敢革命力量的代表,在泰国北部城市清迈组建掸邦民族军,进行掸族抵抗运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缅甸共产党开始在掸邦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并设立缅典人民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1974年6月1日至1975年1月17日,缅共人民军先后三次发起“西伐”行动,渡过怒江前往缅甸中部与缅甸政府军作战,但均以失败告终。

1985年3月,毒枭坤沙掸族革命委员会革命军联合成立“掸邦军”,并在掸邦东枝附近的贺蒙寨成立“掸邦革命政府”,推举莫亨担任主席,坤沙则自任“掸邦军总司令”。1989年3月至4月间,缅共内部发生大规模分裂:3月11日,原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彭家声在果敢宣布脱离缅甸共产党领导,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与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党,彭家声出任同盟军司令;随后,北佤县县长、12旅旅长赵尼来,以及中部军区副司令员鲍有祥,于4月17日脱离缅甸共产党,成立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军与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党,后更名为佤邦联合军与佤邦联合党;4月19日,吴再林率领815军区全体军民脱离缅甸共产党,组建缅甸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1993年12月,坤沙自封“总统”,宣布成立“掸邦共和国”。1996年1月1日,坤沙正式宣布向缅甸政府投降。

2009年8月8日,缅甸政府以涉嫌制造武器与甲基苯丙胺为由,对掸邦第一特区实施武装搜查;8月28日,缅甸政府军在遭遇短暂抵抗后,控制了掸邦第一特区。2023年12月,兄弟会联盟夺取缅甸北部掸邦的另一个民族区满通镇,完成了对掸邦北部帕隆(Palaung)自治区的接管。自10月27日启动“1027行动”以来,兄弟会联盟已从军政府手中夺取了掸邦北部的10个城镇。

2024年7月,在缅甸军方与果敢族叛军之间的暴力升级中,约30,000 名平民仍被困在缅甸掸邦东北部最大的城镇腊戍。这种情况是在6月25日为期五个月的停火结束之后发生的,该停火允许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MNDAA)和盟军对多个地区的军营发动袭击。自7月3日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加强行动以来,超过50,000 名居民因猛烈炮击而逃离,留下许多人无力逃脱。8月,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已完全占领了东北部掸邦腊戍的一个主要军区司令部。这是缅甸军方首次被赶出14个军区司令部之一。8月5日,缅甸军政府公开承认,掸邦腊戍已被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占领。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掸邦东北方向与中国云南省接壤,东部毗邻老挝,东南面连接泰国,南部与缅甸曼德勒省相邻,西部抵达缅甸实皆省,西北方则与克钦邦相连;其地理坐标介于北纬19°28′至24°09′、东经96°15′至101°13′之间,区域形态呈现南北延伸的特点,南北长度约500千米,东西宽度在280至450千米之间。作为缅甸联邦中面积最大的邦,掸邦的领域占缅甸联邦版图的三分之一,其疆域面积具体为158225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

掸邦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垂直分布特征显著,不同区域间冷热差异较大。该地区的气候可分为三个季节:3月至5月为热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凉季,5月至10月为雨季。以腊戍地区为例,当地最高气温可达37.2°C,最低气温仅1.7°C,凉季时部分山区会出现结霜现象,个别海拔较高的山峰还可能有少量降雪。降水方面,掸邦年降雨量通常在1200至1500毫米之间,怒江谷地年降雨量可达2000毫米左右。此外,在干季的晴天上午,该地区多有雾气出现。

地质

掸邦地处掸泰马板块北部,隶属于青藏-西印支板块的一部分,其西侧与印度板块拼合,东侧则与中国南方-东印支板块交界。掸泰马板块的形成历经了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包括长距离、长时间的板块漂移、碰撞、缝合、俯冲,以及后续的分离与再次缝合,最终才形成如今统一的印支板块构造形态。​

从板块周边构造来看,掸泰马板块西侧分布着一条呈南北走向的印缅岛弧带,该岛弧带形成于海西晚期至印支早期;其东侧的地缝合线属于燕山早期的地质遗迹。板块东侧为昌都-思茅-南邦中间板块,该区域存在一系列晚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至印支期的岛弧构造,两大板块之间以澜沧江清莱晚海西-印支期缝合线为界。而板块北部则是察隅-腾冲市板块的腾冲-锡当山-比劳克山燕山期陆缘山弧带。值得注意的是,掸泰马板块与周边板块发生碰撞、拼接时,除了板块接合带会产生一系列地质活动外,板块内部也伴随出现诸多地质事件,例如历次板块运动均导致板块内部地壳抬升、岩层褶皱,并引发岩浆活动或变质作用等。​

在具体地层与演化方面,掸泰马板块北段的克钦邦掸邦地区,最早的地层属于掸泰马克拉通基底——下元古界抹谷群。这一地层是原始冈瓦纳古陆核的组成部分,由一套厚度超过1000米的区域变质岩构成,岩性包括片麻岩、孔兹岩、麻粒岩片岩大理石。进入中元节古界时期,掸泰板块沉积了一套厚度达3000余米的地槽复理石砂、页岩地层,即昌马支群。到了上元古界,掸泰马板块东侧进入冒地槽发育阶段。前寒武纪的岩浆活动,主要表现为抹谷群中形成的区域变质岩浆岩。​

早古生代晚寒武世,掸泰马板块再次进入冒地槽沉积阶段,沉积形成一套厚度达1100米的紫色砂岩地层,其中夹有凝灰岩夹石。奥陶系至志留系时期,该区域继续沉积,形成厚度达3000米的农干支群地层,这套地层下部以砂岩为主,夹有碳酸盐岩泥盆纪早期,掸泰马板块发生抬升,经历短暂沉积间断后,又沉积了一套厚度超过2000米的碳酸盐岩。石炭纪晚期,板块再次抬升并发生褶皱,随后在二叠系至中三叠统时期,沉积形成厚度达3000米的诺瓦班支白云岩。晚古生代岩浆活动以酸性岩浆活动为主要特征。​

中生代印支早期,掸泰马板块、印支板块与华南板块发生缝合与拼接,共同形成统一的大陆板块,东南亚地区的洋盆自此消失,进入中特提斯残留海盆的发展阶段。中生代燕山期早侏罗纪开始,整个区域发生岩层褶皱,彻底结束海相沉积历史,转而进入陆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阶段。新生代时期,喜马拉雅山脉早期的地层普遍缺失,仅在零星分布的断陷小盆地中,存在中新统至上新统的湖盆相含煤沉积。喜马拉雅早期是若开板块结合带发生碰撞,以及其内侧岛弧带形成的时期。在南坎-抹谷一带的内比都、东吁等地,有早第三纪的含锡钨花岗石以岩株状侵入体的形式,侵入到早期晚白垩世形成的花岗岩带中。​

地形地貌

掸邦地理上属于云贵高原的外延区域,地处掸邦高原之上,整体地势呈现由东北向南部倾斜的特点。该地区山地面积占比达70%,大部分区域海拔在100至200米之间,最高峰位于腊戍东南方向,海拔为2673米。其西部边缘相较于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平原,地势高出80至100米;萨尔温江自北向南流经,将掸邦高原分割为东西两部分:怒江以西的山脉,是中国高黎贡山向南部的延伸部分,多呈南北走向;北部、南部与西部区域山岭连绵起伏,在狭长的山岭之间,分布着众多谷地与大面积盆地。萨尔温江以东的山脉,则为中国怒江山脉的南延部分,主脉同样呈南北走向,支脉则从西侧向东南、西南方向延伸。掸邦大部分地区为起伏连绵的山地,谷深坡陡特征显著。其中,南卡江以北区域几乎没有平地,道路多沿山脊修建;而景栋地区分布着大量河谷,这些河谷不仅是连接中缅、缅泰的重要通道,沿河谷还坐落着多个地形平坦的盆地,如黑河盆地、锡波盆地、登尼盆地与景栋盆地等。

水文

缅甸第二大河流怒江呈南北走向贯穿掸邦全境,而缅甸与老挝的界河湄公河也流经掸邦;除此之外,掸邦境内还有楠马图河、楠班河、楠登河、南卡江、楠垒河等多条河流。其中,流入萨尔温江的支流分为东西两侧:西侧支流包括南帝河、南宁河、南班河、南定河、南淜河等,东侧支流则有南马河、南男河、南卡河、南形河、南含河、南他河、南美工河等。​

作为掸邦与老挝的天然分界线,湄公河在掸邦境内接纳了多条主要支流,其中以南浪河、南雷河、南邦河为代表。值得注意的是,怒江作为缅甸第二大河,其源头出自中国,经云南潞西出境进入缅甸,在缅甸境内的流程长达1660千米,流域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依次流经掸邦、克耶邦克伦邦和孟邦,最终从莫塔马湾注入印度洋;而湄公河同样发源于中国,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进入缅甸后,主要沿着缅甸掸邦与老挝泰国的边境线流动。

自然资源

缅甸的掸邦—德林达依省(Shan-Terasserim)高地是矿产资源的集中分布区,这里蕴藏着铅、锌、银、锡、钨、锑,以及宝石、玉石等多种矿产。在该区域的众多矿点中,不乏大型矿床,例如包德温(Bawdwin)铅锌银矿、汉因基(Hermyingyi)钨锡矿、茂奇(Mawchi)钨锡矿,还有位于抹谷—孟密(Mogok-Momeik)地区的宝玉石矿,这些矿点在业界均具有重要地位。

掸邦拥有森林资源,是被誉为“血龙木”“缅甸之宝”的柚木及硬木的产区之一。该地区的主要森林类型多样,涵盖湿润上层混合落叶林、干燥上层混合落叶林、常绿森林、干山森林与松树林等,这些森林由多种具有高商业价值的树种构成,例如柚木、黄檀娑罗双,此外还包括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近危物种”的龙脑香树。不过,当前掸邦的森林正面临着大规模非法砍伐的问题,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4月,掸邦共下设25个县,4个不设县的自治区、一个设县的自治区。掸邦的首府为东枝市。

政治

掸邦政府(Shan State Government)是负责掸邦行政管理事务的核心机构,而掸邦议会(Shan State Hluttaw)则是掸邦的立法机关。该议会成立于2016年2月,采用一院制架构,共由137名议员组成,议员构成包括103名通过选举产生的民选议员,以及34名军事代表。​

在掸邦,合法政党主要有掸族民主联盟(Shan Nationalities League for Democracy)、掸邦进步党(Shan State Progressive Party)、佤邦联合党(United Wa State Party)、果敢民主团结党(Kokang Democracy and Unity Party)等。其中,掸族民主联盟是掸邦境内规模最大的政党,该党成立于1988年10月,属于掸邦少数民族政党,总部位于仰光,活动范围以掸邦为主。其宗旨是推动建立多党民主制度,促进掸族民族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维护掸族民众的合法利益。在2015年缅甸大选中,掸族民主联盟表现突出,共赢得联邦议会16个席位、省邦议会25个席位,成为联邦议会中的第四大政党。不过,该党在2023年1月31日因抵制大选且拒绝重新登记,被缅甸当局取消了合法政党资格。

军事

截至2011年,缅甸现在有公开的25支民族武装和10多支不常露面的民族武装,仅掸邦就有10多支民族武装经常活动。其境内主要军事力量包括缅甸政府军与多个民族武装:缅甸政府军在此设立第二特战局,该特战局下辖东北军区、东部军区与三角军区;其他民族武装则以6支力量为代表,分别是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佤邦联合军缅甸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德昂民族解放军北掸邦军和南掸邦军。在这些武装力量之间,冲突时有发生,例如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德昂民族解放军曾与缅甸政府军爆发武装冲突,北掸邦军、佤邦联合军与南掸邦军之间存在冲突,南掸邦军也与德昂民族武装多次发生对抗。此外,有报道指出,自2021年缅甸军事政变后,缅甸政府军在掸邦实施了多项战争罪行,具体包括炮击村庄、抢劫并焚烧平民房屋、枪杀平民等行为。​

从历史冲突与联盟发展来看,2015年,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与缅甸政府军在果敢地区爆发武装冲突;2016年11月,由德昂民族解放军、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等参与组成的“北方联盟(缅北联合阵线)”,对政府军控制的南坎、木姐、勐古镇地区发起进攻;2017年4月,在佤邦联合军牵头召开的第四次邦康峰会期间,七个民族武装组织共同成立“联邦政治谈判协商委员会(FPNCC)”,该委员会的成员组织涵盖佤邦联合军、克钦独立军、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德昂民族解放军、缅甸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北掸邦军若开军;到2024年10月,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若开军和德昂民族解放军这三支缅北民族地方武装结成“三兄弟联盟”,并对掸邦多个地区的缅军军事据点发动武装袭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10月,掸邦共有680万人,其中男性340万,女性340万。

民族

掸邦境内共生活着34个民族,掸邦的主要居民是掸族,缅甸掸族有62%居住在掸邦境内,除此之外,还包括缅族、勃欧族、东林族、崩龙(德昂)族、景颇族、克耶族、基达族、达努族、佤族拉祜族布朗族、依高(哈尼族)族、勃族、当约昆族、傈僳族、万达族、尹族、桑多族、朗族、陀菜族、茵菜族、尹甲族、尹乃族、苗族、泰尼族、果敢族、云族等多个民族。从具体占比来看,各主要民族在掸邦总人口中的占比分别为:掸族38.58%、勃欧族10.58%、缅族9.65%、勃劳族7.06%、达努族5.18%、拉祜族4%、茵达族3.06%、克钦族2.35%、佤族2.12%、果敢族1.65%、傈僳族1.18%。​

在民族分布上,不同民族有着相对集中的聚居区域:果敢族主要居住在果敢地区;佤族则聚居在佤邦;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掸邦东部的孟冬、孟萨、蒙布枝等地,且掸邦的拉祜族分为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和拉祜尼(红拉祜)三个支系,其中拉祜纳支系的人数最多;崩龙(德昂)族则主要分布在掸邦北部和西北部的腊戍、滚弄等区域。

语言

 掸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在掸邦境内,掸语是掸族最主要的语言,掸邦的官方语言之一,又称掸族泰语。傣语则为境内通用语言,除主要民族外,其他大部分民族也都会使用傣语;所用文字以傣文最普遍。此外,境内还通行汉语、佤语、拉祜语、布朗语、德昂语缅甸语等多种语言。​

其中,掸邦境内使用的缅甸语主要包含三个方言,各有明确的分布区域与使用群体:达努方言主要分布在掸邦高原西部与缅甸中部平原的交接处,使用人口约13万,以达努族为主要使用群体;茵达方言集中分布在掸邦茵莱湖地区,进一步细分为东岸土语、西岸土语、茵南话、湖心话4个次方言;刀尤方言则分布在掸邦西南的梅腊摆一带,使用主体为刀尤族,使用人口约7万,下分雅都话、宾都话、大刀尤话3种次方言。

宗教

掸邦的掸族人有着多元的宗教信仰,其中南传佛教(小乘佛教)是其主要宗教,此外还存在印度教伊斯兰教和万物有灵论等信仰类型。从具体信仰占比来看,掸族中信奉佛教的比例达80.7%,基督教信徒占比9.8%,伊斯兰教信徒占比1.00%,印度教信徒占比则为0.01%。​

进一步来看,掸邦境内的掸族大多信奉小乘佛教,佛教徒在掸族人口中的占比高达95%,受此影响,境内佛寺庙宇广泛分布,几乎遍及所有村寨。这些寺庙与佛塔的建筑形式,以及当地的佛教节日、各类佛事活动,均与缅甸缅族及中国傣族的相关文化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

经济

掸邦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要支柱,当地种植的咖啡、茶叶、玉蜀黍属鳄梨、蔬菜及瓜果等农产品,具有较高的商业开发潜力与市场前景。与农业相比,掸邦的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仅有少量工业分布。​

在其它经济领域,掸邦北部地区开设了大量边境赌场;商业活动则在东枝、腊戍、眉苗、景栋、高佬等城市较为发达;而南掸邦地区凭借自身的资源与区位优势,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成为当地经济的补充。

第一产业

农业是掸邦经济的核心基础,2018年,农业对掸邦GDP的贡献占比达34.2%,体现其在经济结构中的支柱地位。掸邦的农产品种类丰富,除了咖啡、茶叶、玉米、鳄梨、蔬菜及瓜果等具有商业开发潜力的作物外,还生产豆类、芝麻、向日葵属、小麦、阳芋、烟草、棉花、甘蔗罂粟、桐油、水果等多种农副土特产品。​不过,掸邦农业耕作技术较为落后,经济模式以自给自足的农业为主,定居农业模式次之,经济作物的产出量相对较少。

第二产业

掸邦已建成东枝埃达雅工业区、木姐工业区与大其力工业区,不过在这些工业区中,外国投资者的数量相对较少。从整体工业规模来看,掸邦工业体量偏小,现有工业设施多为碾米厂、锯木厂、加工厂小型企业。与工业不同,掸邦的手工业发展较为成熟,其中纺织业和编织业是核心领域,当地产出的良瑞丝纱笼与茵莱布,在缅甸境内拥有市场,行销全国。

第三产业

掸邦的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与旅游业为主要支柱,其中部分特定区域的产业形态具有鲜明特点——例如掸邦第四特区首府小勐拉、掸邦第一特区首府果敢,两地开设有大量边境赌场。在商业领域,东枝腊戍、眉苗、景栋、高佬等城市的商业活动相对发达,是区域内的商业核心节点。而掸邦南部则凭借旅游资源优势,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当地已布局超过180家酒店。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由于缅甸政府难以对掸邦大片区域实现有效管控,该地区的教育事务主要由各地地方武装负责管理,境内也分布着众多华文学校。在英国殖民统治之前,掸邦的教育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佛教寺院为场所,通过学习佛经开展教育活动;英国殖民掸邦后,基督教传教士开始在此引入英式教育体系。

掸邦基础教育的供给主要依赖三类场所:佛教寺院、普耶班(传统教育机构),以及由大学志愿者教师授课的临时学校。从数据层面而言,掸邦的学校总数仅占缅甸全国学校总数的11%,教师数量也仅占缅甸教师总数的4%,教育资源相对匮乏。2021年缅甸发生军事政变后,掸邦境内武装冲突愈发频繁,这一局势直接导致大量学校遭到损毁,进一步加剧了当地教育困境。

据缅甸教育部统计,掸邦小学生约有80万人。2020年,掸邦有6万多名高中生参加了高中升学考试,超过1.6万名学生通过了考试,通过率达27.27%。截至2024年,掸邦北部腊戍共有973所基础教育学校,其中包括87所高中、272所初中和614所小学。掸邦的主要高校有腊戍大学(Lashio University)、东枝大学(Taunggyi University)、东枝医科大学(University of Medicine,Taunggyi)、彬龙大学(Panglong University)、景栋科技大学(Technological University,Kyaingtong)、腊戍科技大学(Technological University,Lashio)、彬龙科技大学(Technological University,Panglong)、东枝科技大学(Technological University,Taunggyi)等。

医疗卫生

掸邦的医疗服务体系较为薄弱,不仅面临药品短缺的问题,还缺乏能发挥实效的社区卫生中心。当地居民面临的健康挑战显著,除艾滋病等疾病外,掸邦还是登革热等传染病的易发暴发区域。

为改善这一状况,英国无国界卫生组织等国际医疗机构在掸邦开展了一系列干预工作:通过搭建基本卫生服务网络,组织开展参与式社区健康宣教活动,逐步提升当地在妇幼保健、儿童计划免疫、疟疾规范诊治等领域的卫生服务可及性。这些举措有效助力降低了当地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同时也减少了疟疾等传染病的发病率。

社会治安

2021年缅甸军事政变后,掸邦境内武装冲突频发。2023年10月27日凌晨4时起,果敢地区的军事部署区、收费站、警察哨所、城区驻军及警察局等目标,同时遭到武装力量攻击并爆发交火。此次袭击由彭德仁率领的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主导,被称为“1027行动”。截至2024年4月,掸邦北部已有近52个城镇被民族地方武装组织占领。

从毒品问题来看,根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的数据,掸邦是缅甸罂粟产量最高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开始协助掸邦三个特区推进毒品替代种植;2005年至2008年,云南省共有198家替代企业累计投资13.34亿元人民币,实施替代项目231个,累计新增替代发展面积达219.2万亩。但从2007年开始,缅甸境内罂粟种植面积出现反弹,2009年缅甸罂粟种植面积从2008年的2.85万公顷增至3.17万公顷,其中95%的新增种植面积来自掸邦。与此同时,掸邦的人工合成毒品产量也逐步攀升,2007年缅甸政府摧毁的5家甲基苯丙胺秘密加工厂,均位于掸邦东部与佤邦地区。美国国务院2010年发布的《国际毒品控制策略报告》指出,有迹象显示佤邦联合军南掸邦军控制区内的甲基苯丙胺产量正日趋增长。

掸邦靠近中缅边境的相关特区,因管理松懈,边境线地势复杂、无天然屏障且全线开放,近年来成为中国国内犯罪分子的庇护所,同时也是全球及东南亚地区电信网络诈骗话务窝点的集中区域。部分地区的当地家族不仅自建电信诈骗园区从事电信网络犯罪活动,还将园区出租给外来犯罪集团以收取高额租金;区域内甚至出现提供“技术支持”“金融服务”的专业化配套企业,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电信诈骗上下游产业链。这一情况导致当地经济依赖电信网络犯罪,而绑架、人口贩卖、非法拘禁等衍生犯罪也随之愈演愈烈。截至2024年5月,累计已有4.9万名缅北中国籍涉诈犯罪嫌疑人被移交中国方面。

交通

公路

掸邦境内共有238条高速公路,总里程达49877英里,其主要公路干线为AH2和AH14两条。4号公路横贯掸邦中部,全长超过800千米,且与泰国的公路网相互联通;另一条关键公路为3号公路,这条公路起于曼德勒、止于腊戍,既是缅甸与中国滇西地区联络的主要通道,也是滇缅公路通往仰光的必经之路。

铁路

掸邦和缅甸本部之间有两条铁路干线,一条是连接曼德勒与腊戌,全长282千米;另一条是瑞良(东芝附近)至丹西线,全长158千米。在这两条铁路沿线,掸邦境内设有包括腊戌站在内的多个火车站,承担区域内的铁路运输功能。

航空

掸邦境内的火荷、腊戌、景栋、眉苗、南山、摩密、大其力、木姐、南坎南渡、皎脉、孟普、孟萨、孟百了、孟班等地都有飞机场,可做航空运输。截至2024年3月,腊戍机场运营的航线涵盖腊戌至仰光、腊戌至曼德勒、腊戌至大其力、腊戌至密支那、腊戌至黑河市等航班。

文化

饮食

掸族的饮食以大米为核心主食。在乡村地区,掸人保持着一日三餐的习惯,且偏爱食用糯米饭。饮食口味上,掸人既嗜酒,也喜爱酸辣风味的食物,同时有嚼槟榔的习惯;日常饮食中,还常吃用紫色糯米制作的糕点,喝茶时则会习惯性加入少许盐调味。在待客礼仪方面,掸族家家户户都会准备雪茄与槟榔斗盒,用于招待来访客人。这种槟榔斗盒分为三层,功能划分明确:首层放置石灰膏、槟榔子和小剪刀,二层收纳烟叶与红颜料,底层则用来存放萎叶

习俗

泼水节不仅是中国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新年节日,也是中南半岛泰国老挝、缅甸等国相关民族的重要节庆。对于傣族而言,泼水节传统节日,别称“浴佛节”,在傣语中又称为“楞贺尚罕”,其地位相当于公历新年。

该节日的时间通常在傣历6月中旬(大致为农历清明节后10天左右),对应公历的4月中旬,具体为4月13日至17日之间,节日活动一般持续3至5天。节日期间,傣族男女老少都会身着节日盛装前往赶大“摆”,参与两项核心活动:一是举行浴佛仪式,二是互相泼水以传递祝福。

艺术

掸邦境内的音乐可从两大维度进行分类:若按族群划分,可分为傣族—掸族传统乐器、景颇族—克钦族传统乐器、德昂族—崩龙族传统乐器、阿昌族—迈达族乐器、傈僳族传统乐器等类别;若按演奏方法划分,则可分为打击乐器、吹管乐器与弹拨乐器。其中,打击乐器主要包括光亚、铓、排铓、钹、抬鼓、韵板、木鼓等;吹管乐器以葫芦丝、吐良、洞巴、笛子、竹簧排笙为代表;弹拨乐器则有三弦琴、傈僳琵琶、牛角琴、叮琴、渔鼓等。这些乐器的流传范围存在差异,部分乐器在多个民族中广泛使用,部分则主要在特定族群内部流行。

从具体乐器来看,象脚鼓、铓和排铓是流传较广的打击乐器,常出现在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场合。韵板兼具乐器与法器属性,是缅甸南传佛教的重要器具,主要用于各类佛事活动:开经、诵经、段落终止及收经时需敲击韵板数声;开坛、收坛等仪式中,大韵板作为领奏乐器,需先奏响后,鼓、铓、镲、海螺等乐器才能一同演奏;此外,僧侣起居、餐饮、上下佛堂时,韵板也会被敲击作为信号。

抬鼓是缅甸德昂族的传统打击乐器,同时也是德昂族与崩龙族共有的特色乐器,二者在乐器形制、演奏技法上基本一致。木鼓(景颇语称“增疆”)、吐良(缅甸称“冬勒”)、洞巴则是缅甸景颇族广泛使用的传统乐器,不仅常用于景颇族与克钦族的传统节日、习俗活动,还是这两个民族特有的乐器,象征着二者共同的文化身份。葫芦丝在缅甸被称为“瑟欢”,作为传统吹管乐器,在掸邦各少数民族中均有流行。

缅甸掸族的民歌种类丰富,涵盖多种不同主题与表演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光瑟欢(即葫芦丝歌)、光叮(又称串寨歌)、光木龙空(叙事古歌)、光握赶(男女对唱歌曲)、光撒呆(逗乐歌)、光色得乐(以吹奏乐器“多月”伴奏的民歌)、光木哈(情歌)、光莫达(喜事歌)以及光木郎布埃(节日歌)等。

缅甸掸邦拥有传统舞蹈资源,其中象脚鼓舞、嘎秧舞、三弦舞、芦笙舞是流传较广的主要舞蹈类型;此外,还有部分舞蹈主要在单一民族或族群中流行,例如孔雀舞、神鸟舞、马鹿舞、大象舞、目瑙纵歌舞、刀舞、银袍舞、统嘎舞、大嘎舞以及水鼓舞等。值得注意的是,掸族的“吸蜜蜂鸟舞”与中国滇西傣族的架子孔雀舞相似度极高:两者的舞者身上都会套上用竹子、布料等材料制作的孔雀或鸟类翅膀、尾翼等道具,舞蹈表演时,还会以鼓、铓、排铓、钹等乐器伴奏,舞者在乐器声中舒展舞姿。

马鹿舞是中国滇西与缅甸边境一带傣-掸民族所独有的舞蹈种类,在傣语中被称作“戛朵”——“戛”有“玩、耍”的含义,“朵”则源自佛教传说,指一种身形修长、长有犄角,既似马又似鹿的神秘野兽,相传是守护佛祖的神兽。这种舞蹈在缅甸掸邦等地区的傣族、掸族群体中流传广泛,且具有鲜明的佛教属性,蕴含着祈求上苍庇佑、让人间风调雨顺的美好寓意。马鹿舞的表演形式较为特别,需由两名舞者共同钻进用竹条与彩布制作而成的马鹿神兽道具完成演绎;其道具做工精致,舞蹈呈现出形象逼真的特点,舞者动作刚健有力,步伐轻快灵动,节奏明快鲜活,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马鹿舞独特的风格。

民族服饰

掸族男女服饰风格各具特色,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男子日常着装为:内穿衬衣,外搭一件无领的大襟或对襟短褂;下装偏爱宽松的土布裤子,头部常用布或毛巾包裹。为满足生活与安全需求,他们身上通常会佩戴一把长刀,既用于砍柴劳作,也可在遇到野兽时自卫。此外,纹身是掸族男子较为普遍的习惯。女子的服饰则更显素雅灵动:上衣多选择白色或浅色系款式,下装搭配宽大且轻薄的筒裙,头部用带有白花图案的毛巾包裹。日常出行时,她们常随身携带一个挎包,手持斗笠,脚部或赤足或穿着拖鞋。其中,未婚少女的着装更具活力,多穿短款上衣与纱笼,纱笼往往色彩鲜艳,印有美观的花纹,尽显少女风采。

风景名胜

掸邦境内,不同历史时期修建的僧院与佛塔遍布各地,成为当地颇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在旅游资源分布上,景点则多集中于南部掸邦区域,其中东枝、茵莱湖、良瑞等地是旅游资源核心区域。

主要景点

茵莱湖(英文:Inle Lake)是缅甸的第二大湖泊,地处缅甸北部掸邦高原,位于掸邦首府东枝附近的良端盆地内,属于典型的溶蚀湖。从地理数据来看,茵莱湖南北长度约22.5千米,东西宽度约6.5千米,湖面面积达145平方千米;湖面海拔约900米,常规水深为2至3米,每逢雨季湖水上涨,水深可超过6米。水文方面,皮卢河从湖泊一端注入,又从另一端流出,最终汇入南邦河,南邦河再向南流淌,注入萨尔温江;此外,湖泊周边三面环山,东、西、北三个方向均有小溪汇入湖中,湖滨地带还分布着小片平原。茵莱湖的湖面上分布着众多人造浮岛,茵莱族人是这些浮岛上的主要居住群体。

东枝地处山顶之上,作为掸邦的行政首府,这里汇集了多样风格的建筑与特色场所:既有历史悠久的教堂、具缅式风格的清真寺,也有数量众多的佛教建筑;同时,缅甸第一家酒庄(Myanmar Vineyard)也坐落于此。

良瑞地处茵莱湖北端,是前往茵莱湖的主要入口,也是游客进入湖区的重要中转节点。在良瑞东郊4千米处,有一处名为红山庄园(Red Mountain Estate)的场所,在这里游客能够品尝到当地出产的葡萄酒。

格劳是一座位于山地间的城镇,周边分布着多处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其中包括:供奉着有500年历史竹胎金装大佛的尼佛塔(Hnee Pagoda)、依托天然洞穴修建而成的瑞乌敏佛塔(Shwe Oo Min Paya),以及始建于1931年、由意大利神父负责管理的耶稣君王教堂(Christ the King Church)。

参考资料 >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Of Shan State.ssic.2025-08-12

ရှမ်းပြည်နယ်၏ ဒေသဆိုင်ရာအချက်အလက်များ .shanstategovernment.2025-08-12

မိူင်းတႆး.shannews.2025-08-12

缅甸的自然概况.OSGeo中国中心.2025-08-31

缅甸到底多少人口?截止到10月1日的最新数据出来了.缅甸中文网.2025-08-14

缅甸.行政区划.2025-09-08

缅甸掸邦将实施10年投资促进计划.贸促会.2025-08-14

WHY INVEST IN SHAN STATE?.ssic.2025-08-14

နေပြည်တော်၊ တိုင်းဒေသကြီးနှင့် ပြည်နယ်များတွင် ခရိုင် ၄၆ ခရိုင် အသစ်တိုးချဲ့ဖွဲ့စည်းသည့်အတွက် စုစုပေါင်းခရိုင် ၁၂၁ ခရိုင်ရှိလာ.ELEVEN.2025-09-10

Why Shan State’s Formidable Armies Have Shunned the Fight Against Myanmar’s Junta.irrawaddy.2025-08-14

大毒枭坤沙之死.南方周末.2025-08-14

缅甸地方武装与政府军发生交战冲突常波及中国.新浪网.2025-08-19

Investment Opportunity In Shan State.ssic.2025-08-14

掸邦的投资机会.ssic.2025-09-04

Lashio University.nature.2025-08-14

Historical Background.umtgi.2025-08-14

Welcome T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Panglong).tuplon.2025-08-14

腊戍科技大学.腊戍科技大学.2025-08-14

《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8-14

中缅边界谈判亲历记.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25-08-14

首次揭开掸邦军神秘面纱:原金三角大毒枭坤沙后裔.凤凰网.2025-08-14

Brotherhood Alliance Seizes Another Ethnic Zone in Myanmar’s northern Shan State.irrawaddy.2025-08-14

Myanmar’s Lashio conflict leaves 30,000 civilians trapped.shiawaves.2025-08-14

缅民地武遭批严厉管制辖区漠视民主.联合早报.2025-08-14

掸邦.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8-14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5-08-14

缅甸投资合作指南之一:缅甸投资宏观环境分析.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矿委会.2025-08-14

Examining forest cover change and deforestation drivers in Taunggyi District, Shan State, Myanmar.springer.2025-08-14

Shan State Government Taunggyi Town.myanmar.2025-08-14

Shan State Hluttaw.myanmar.2025-08-14

两支缅北民族武装宣布停火!.中国侨网.2025-08-14

Xiao Min Liang: The Architect of UWSA Politics.tni.2025-08-14

Yan Kyin Kan: ‘Many Kokang people are afraid of politics’.frontiermyanmar.2025-08-14

缅甸掸邦北部武装冲突持续 已导致超过3700名平民逃离家园.央视新闻.2025-08-14

Shan Groups Demand Myanmar Military Punish Troops Over Civilian Killing.irrawaddy.2025-08-14

雨季炮火,“三兄弟联盟”联军激战缅北 .infzm.2025-08-14

缅甸掸邦北部2支民团并入北掸邦军!.缅甸中文网.2025-08-14

掸语.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8-30

Shan.unpo.2025-08-14

Shan Culture and Education Central Committee.shancultureandeducation.2025-08-14

The Despairing Stage of Shan State Education under Coup Government.shannews.2025-08-14

Matriculation Exam Rates Decline in Shan State.shannews.2025-08-14

More than 156700 students attend basic education schools in northern Shan State.mdn.2025-08-14

景栋科技大学.景栋科技大学.2025-08-14

东枝科技大学.东枝科技大学.2025-08-14

Healthcare denied as northern Shan communities return home.frontiermyanmar.2025-08-14

Update: Community Health and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Education in Shan State.hart-uk.2025-08-14

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卫生合作项目.healthpovertyaction.2025-08-14

缅北爆发激战,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旨在打击电诈民团!中方表态,中国大使馆紧急提醒.每日经济新闻.2025-08-14

缅甸:社会治安、局部武装冲突风险高企持续预警.福建省商务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口岸工作办公室.2025-08-14

Myanmar Opium Survey 2020 Cultivation, Production, and Implications .unodc.2025-08-14

鲍志鹏:电诈余波未尽,缅甸果敢战火因何再起?.观察者.2025-08-14

92名在缅北佤邦地区实施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被移交我方.公安部刑侦局.2025-08-14

为什么要投资掸邦?.ssic.2025-09-04

腊戍机场于3月16日允许恢复运营.mhwmm.2025-08-14

大漠展览展示艺术设计制作网